Patents
普忠良(1968年2月2日),云南省禄劝县人,副编审。1988年9月至1993年6月,在西南民族学院(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系学习,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8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98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民族语文》编辑部单位工作,任编辑;2007年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文》编辑部所工作,任副编审。
现从事民族语文编辑工作,主要业务专长是语言学编辑。主要代表作为:《纳苏彝语语法研究》(专著),云南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王莉宁的《独龙语巴坡方言的声调》(论文、责任编辑),《民族语文》2015年第1期;张军的《判断表达的类型与策略—基本于中国境内语言的类型学考察》(论文、责任编辑),《民族语文》2015年第1期;《纳苏彝语形容词复合构式类型研究》(论文),《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1期;《从空间与方位的语言认知看彝族的空间方位观》(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代表作一:《纳苏彝语语法研究》(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3月。500千字。
1. 选题意义、主要内容:本文立足母语,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和讨论了彝语东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禄武土语纳苏话的音系、形态、句法和话语的结构与特点,作为彝语东部方言纳苏彝语语法的描写和研究的个案,对于了解彝语方言的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末附录了纳苏话的长篇语料、纳苏方言土语词汇对照表、纳苏彝语词表、祭祀词汇和300个句型等材料,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2.主要创见:本文在系统描写和讨论了彝语东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禄武土语纳苏话的音系、形态、句法和话语的结构与特点基础上,还以专题的形式深入研究了纳苏彝语空间认知的语法表征,初步建构了彝语的空间认知参照系,有助于人们对纳苏彝语空间认知与语言结构关系的深层认识。3.学术与应用价值:本文一方面可丰富彝语方言语料研究个案,补充彝语东部方言土语研究语料参数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原始彝语、原始藏缅语乃至原始汉藏语的历史比较研究和构拟,乃至作跨语言的类型学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代表作二:学术论文(2007-2019)
(1)《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载《民族语文》2014年第4期。
(2)《从空间与方位的语言认知看彝族的空间方位观》,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纳苏彝语形容词复合构式类型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11期(第37卷总189期),
(4)《怀揣一生使命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蔼堂教授》,《西藏研究》2017年第2期。
(5)《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羌文化刍议》,载《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期(总第78期)。
(6)《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的民族学叙事价值刍议》,载《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载《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8)《云南彝文典籍<乍部(dÉa55pho55)叙谱书>考释》,载《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9)《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神职祭司:“毕摩”与“释比”》,载《多元文化与教育》第6辑,巴登尼玛主编,巴蜀书社,2016年6月。
(10)《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11)《彝族“三”数及“三”色定案法》,载《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12)《彝族语言文字规范与实践》,载《中国民族报》2010年7月30日“规范彝文30年专题报道”理论周刊。
(13)《纳苏彝语连动结构研究》,载《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14)《彝语社区多民族杂居村落族际语言使用与交际——以云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多民族杂民族杂居村落为例》,载《中国彝族》(第3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5)《凉山彝语社区彝族语言文字规范与实践》,载《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法律法规实施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6)《彝族六祖之“乍部”地名考释》,载《云南彝学研究(第八辑),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
(17)《彝语社区的语言文字规划与实践》,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18)《彝语方言与分布》,载《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少数民族语言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
(19)《彝语言文字研究》,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二卷 南方卷(上)),170—21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0)《傈僳言文字研究》,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二卷 南方卷(上)),216-2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1)《哈尼语言文字研究》,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二卷 南方卷(上)),219-2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2)《拉祜语言文字研究》,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二卷 南方卷(上)),225-232页,约6.7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3)《彝语、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研究论著索引》,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三卷 索引卷南方卷(上)),342-37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4)《滇北禄武彝区基督教传播与柏格里彝文的创制使用与影响》,载《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25)《伪满洲时期的“协和语”研究》,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专著(3部)编著(2部): 专著:
1.《纳苏彝语语法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年。
2.《彝语366句会话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3.《石头的翅膀》,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年。
4.编著:《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彝族(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5.编著:《中国彝族》(系中华民族全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
综论系列论文(7篇):
(1)《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述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术动态》2010年第15期。
(2)《纪念<民族语文>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09年第5期。
(3)《纪念傅懋勣先生百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12年第1期。
(4)《第六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12年第6期。
(5)《<民族语文>第七届委会暨出刊200期座谈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13年第3期。
(6)《透穿历史与现实的利刃之剑》,载《悬棺密码》,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
(7)《文化认同与心灵归一:彝学走进人们大会堂》,载《中国民族报》2007年11月30日。
调研报告(1篇):《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青年思想意识的变化、障碍和特征及趋势》,2013年团中央统战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实施项目之一,约17千字。